• 首页
  • 机构
    总商会介绍 新加坡企业中心
  • 学习
    拓展新加坡及东南亚市场的必备学习模块 中国通 - “商用华语技能”
  • 落地
    中国投资指南 中国投资合作项目 中国投资资讯 新加坡投资指南
  • 本地化
    活动指南 过往活动
  • 媒体资讯
    新闻发布 媒体报道 商会刊物
  • 联系我们
    一般询问 联系我们
  • 中
  • EN
  • 首页
  • 机构
    总商会介绍 新加坡企业中心
  • 学习
    拓展新加坡及东南亚市场的必备学习模块 中国通 - “商用华语技能”
  • 落地
    中国投资指南 中国投资合作项目 中国投资资讯 新加坡投资指南
  • 本地化
    活动指南 过往活动
  • 媒体资讯
    新闻发布 媒体报道 商会刊物
  • 联系我们
    一般询问 联系我们
  1. 当前位置:
  2. 落地
  3. 中国投资指南

    上海投资指南

    四川投资指南

    重庆投资指南

    广东投资指南

    山东投资指南

    浙江投资指南

    江苏投资指南

    天津投资指南

    辽宁投资指南

    贵州投资指南

  • 四川简称川,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素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全省面积48.6万平方公里,辖21个市(州)、183个县(市、区),与重庆、贵州、云南、西藏、青海、甘肃和陕西等7省(自治区、直辖市)接壤,有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第二大藏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2020年末全省家庭户人口7709.3万人、常住人口8367.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568.8万人。 历史文化悠久。先秦时为巴国、蜀国之地,北宋置川峡路,后分置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总称四川路,始有四川之名。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古蜀文明发祥地,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蜀锦、四川皮影戏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川盐业文化,酒文化源远流长;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巴人文化精彩纷呈;特别是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璀璨而神秘,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15处。 自然资源丰富。有世界级旅游资源和品牌26个,拥有世界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黄龙、大熊猫栖息地),世界文化遗产1处(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1处(峨眉山—乐山大佛)。国家A级旅游景区565家,其中5A级景区15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处;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45种,居全国第1位;其中野生大熊猫1387只;森林蓄积量18.97亿立方米,居全国第3位;森林覆盖率达39.6%,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85.6%,是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科教实力雄厚。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八个区域之一,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性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多个重大区域创新平台。有各级各类学校2.39万所,高等学校134所,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6个,12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65位、66人次。 产业体系完备。是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和四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全年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五大支柱产业营业收入4.03万亿元,增长9.6%。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4012亿元。已组建30余个智能制造、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超高清视频等产业联盟,1299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8家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拥有176个认定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新材料首批次、软件首版次产品,保费支持4.8亿元。核电装备、重型燃机、工业级无人机等产品研制跻身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交通设施便利。铁路营运里程5687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608公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5000万人次,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投运,“四向八廊”战略性综合交通走廊逐步形成。正在加快建设“东向”成南达万高铁,连通长三角、京津冀;“南向”成自宜高铁,连通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西向”川藏铁路,连通青藏高原;“北向”成兰铁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

    战略优势

    政务服务

    四川是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内,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提升至99.2%,“全程网办”事项占比提升至94.9%。

    金融保障

    四川全力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创新活跃、运行平稳有序,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金融环境。

    教育医疗

    四川是全国唯一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拥有高校134所、两院院士66人次、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80多万,正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临床医学ESI排名处于国际顶尖行列。

    税务减免

    四川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在川企业扶持优惠力度。2022年,为经营主体减轻税费负担超1770亿元,累计办理出口退(免)税189亿元、增长24.5%。

    政策支撑

    四川相继出台《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18条政策》《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措施,以及电力、税收、金融、人才、科创、开放、推动经济好转等举措。

    投资机遇

    重点引进核心基础(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软件)、信息安全和新兴电子信息等产业项目。

    电子信息

    重点引进航空与燃机(民用飞机整机及零部件、航空发动机及直升机、无人机研发制造),智能装备(高性能加工中心、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轨道交通和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等产业项目。

    装备制造

    重点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优质白酒、智能家居、现代纺织、时尚服装、户外装备、母婴用品等领域项目

    食品轻纺

    重点引进以钒钛钢铁、铝基材料等为代表的先进基础材料,以特种合金、晶硅光伏、稀土新材料、锂电等为代表的关键战略材料和以石墨烯为代表的前沿新材料等项目。

    先进材料

    重点引进清洁能源(页岩气、氢能、太阳能综合利用开发)、绿色化工(精细化工、天然气化工、盐化工、硫磷钛化工、石油化工)、节能环保等产业项目。

    能源化工

    重点引进医药研发、中医药、生物制药、医疗器械、核医药、健康装备及产品等领域项目。

    医药健康

    下载文档了解更多详情

    《2024四川投资指南》

    《投资四川机遇清单》

    《成都市投资指南》

    《成都双流投资指南》

    《成都成华投资指南》

    《成都武侯投资指南》

    《成都锦江投资指南》

    《成都高新投资指南》

  • 重庆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巴渝文化发祥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优秀的人文精神积淀。重庆人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险峻的自然环境,孕育了重庆人坚韧顽强、开放包容、豪爽耿直的个性。重庆位于东经105°17'至110°11'、北纬28°10'至32°13'之间,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76%,重庆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18摄氏度,常年降雨量1000~1450毫米。长江横贯全境,流程691公里,与嘉陵江、乌江等河流交汇。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明确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渎大湾区并列,表示该“双城经济圈"是未来国家建设面向世界的4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之一,是国家“四极"中的一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1亿,2023年双城经济圈GDP超过9万亿元、占全国比重提升至7.16%6。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中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战略优势

    创新资源富集

    创新人才 创新平台
    创新主体 创新生态

    战略机遇叠加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交通区位优势

    航空 铁路
    公路 铁路 航运
    城市轨道

    内陆开放新高地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
    国际交流合作

    投资机遇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重点引进汽车整车企业,汽车芯片、汽车软件等关键系统及其核心部件,充换电、智慧立体交通等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 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引进中高端计算机、智能手机,服务机器人、物联网设备等新型智能终端,特色工艺集成电路和新型显示,以及电子元器件项目; 先进材料:重点引进轻合金、高端合成材料,以及光伏材料、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等领域项目。

    3个主导产业集群

    智能装备及智能制造:重点引进工业机器人、建筑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检测装备、轨道交通等领域项目; 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重点引进粮油、肉蛋奶、果蔬、休闲食品、预制菜、火锅食材等领域项目; 软件信息服务:重点引进工业软件、汽车软件、重点行业应用软件等,包括软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信息安全、信息技术服务等领域项目。

    3个支柱产业

    新型显示:重点引进MiniLED(次毫米级发光二极管)面板、上游光学材料显示器件等领域项目; 高端摩托车:重点引进新能源摩托车、赛车等中高档摩托车,以及高端摩托车的高端车架、电驱动等关键零部件项目; 轻合金材料:重点引进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等轻合金材料领域项目; 轻纺:重点引进体育用品、户外休闲用品、个护美妆等新兴消费品,以及服装、日用品等领域项目; 生物医药:重点引进抗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等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等领域项目; 新能源及新型储能:重点引进电化学储能、机械储能、太阳能光伏等领域项目。

    6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

    投资领域:重点引进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生命科学、元宇宙、前沿新材料、未来能源等领域项目。

    6个未来产业集群

    投资领域:重点引进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AI及机器人、服务器、智能家居、传感器及仪器仪表、智能制造装备、动力装备、农机装备、纤维及复合材料、合成材料、现代中药、医疗器械等领域项目。

    12个高成长性产业集群

    下载文档了解更多详情

    《2024重庆投资指南》

    《重庆长寿区》

    《重庆生命科技城璧山区》

    《重庆两路果园港综合保税区》

  • 广东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接广西,南邻南海,珠江口东西 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相望。广东土地总面积17.97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大陆海岸线长4114千米,居全国首位。广东是目前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2023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706万人。广东属于东亚季风区,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且雨热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 4-9月。全省年平均气温21.9°C。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别具特色的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等文化生态,绚丽多姿的粤剧、粤菜、醒狮、工夫茶、端砚等文化遗产,特质鲜明的语言、习俗、绘画、音乐等文化符号,共同构筑了丰富多元的岭南文化。其中,粤剧是粤方言区最具影响力和海外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戏曲剧种,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与岭南画派、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粤菜是中国传统四大菜系之一,也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享誉国内外;粤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与苏绣、湘绣、蜀绣并称“全国四大名绣”。 广东经济总量大、韧性强,开放型经济活跃,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57万亿元,是全国首个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总量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全省外贸进出口达8.3万亿元,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超过5780亿美元,均占全国1/5;利用外资连续9年稳定在200亿美元以上,世界500强企业有350家在广东布局。

    战略优势

    宜居宜业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交通基础设施便利
    网络通信发展快速
    教育资源国际接轨
    医疗卫生设施便利

    贸易通关便利

    “互联网 + 易通关”系统
    “智检口岸”信息化监管和服务平台
    “智慧海事”平台
    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全球进出口质量溯源体系

    投资便利

    外商投资企业设立与变更
    外汇管理,人才“优粤卡”
    税收优惠、劳动和社会保障。

    投资政策

    三项制度:外商投资促进制度,外商投资保护制度,外商投资管理制度;
    两大变化: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直接到市场监管部门(登记机关)办理,无需再向商务部门办理审批或者备案;设立外商投资企业除提交登记申请材料外,还需填报外商投资信息报告。

    投资机遇

    投资领域: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 、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等。

    先进制造业

    投资领域:大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能级,加强与港澳服务业合作,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着力丰富应用场景,打造5G、人工智能、4K/8K生态圈,重点支持创意经济、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发展。

    现代服务业

    投资领域:将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强省,突出国家重大需求、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人民生命健康、企业创新能力、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等“七个聚焦、七个着力”,实施“科技创新十大重点行动计划”。

    科技创新产业

    下载文档了解更多详情

    《2024广东投资指南》

    《2024佛山投资指南》

  • 山东位于中国东部,地处黄河下游,陆域面积15.58万平方公里,濒临黄海渤海,气候宜人,拥有3345公里的优美海岸线。山东下辖16市、136个县(市、区),是全国唯一户籍、常住人口双过亿的省份。山东作为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素有“孔孟之乡、礼仪之邦”之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泰山、曲阜“三孔”、齐长城、大运河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8.74万亿元,同比增长3.9%,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位列全国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1%,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1%,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2%。
    山东拥有庞大市场规模和巨大消费潜力。供给体系完备,拥有41个工业大类、197个工业中类,“山东好品”全国驰名。现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56家、居全国第3位,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86个、居全国第2位。大力培育“十强”产业,“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为32.9%,高新技术企业2.6万多家。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1.3万个,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55个,机械、化工、冶金、轻工、装备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均过万亿。智能家电、轨道交通装备、动力装备入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高端医疗器械等16个产业集群纳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

    战略优势

    国家战略高瞻远瞩

    2022年8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重大使命,为山东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供需两端协同发力

    山东是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双过亿”的省份,拥有庞大市场规模和巨大消费潜力。供给体系完备,拥有41个工业大类、197个工业中类,“山东好品”全国驰名。现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56家、居全国第3位,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186个、居全国第2位。

    交通运输高效便捷

    山东作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沿海港口吞吐量、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公路密度等重要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各类企业比翼齐飞

    市场主体超过1404万户。国资国企实力雄厚,资产总额超过16万亿元,山东能源、潍柴动力、山东高速等跻身世界500强企业。民营经济发展迅速,魏桥、歌尔、南山等50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外资企业达1.8万余家,234家世界500强落户山东。

    投资机遇

    投资领域:高端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计算机及外设、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

    重点优势产业:汽车、工程机械、农机装备、数控机床、船舶和海工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氢燃料电池等领域。

    高端装备

    产业体系:风电装备、核电装备、氢能、储能等。

    新能源新材料

    产业体系:海洋渔业、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船舶业、海洋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电力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矿业、海洋盐业。

    现代海洋

    产业体系:医疗服务、健康教育与管理、健康养老、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与装备、中医中药、体育健身、健康旅游、健康食品、健康大数据等

    医养健康

    产业体系:炼化、化肥、无机化工、有机化工、橡胶加工、精细化工、合成材料“七大板块”。原油加工、轮胎、化肥、农药、烧碱等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高端化工

    产业体系: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奶、渔业等产业发展质量加快提升。

    现代高效农业

    产业体系:山东手造、创意设计、影视、网络视听、动漫游戏、数字演艺娱乐、文化智能制造、文化会展、数字出版与绿色印刷、研学文旅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文化投资运营、文化娱乐休闲服务、文化辅助生产和中介服务、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生产等九个细分行业规模日益壮大。

    文化创意精品旅游

    产业体系:食品工业、纺织服装行业、造纸行业、智能家电行业、家具行业等。

    现代轻工纺织

    下载文档了解更多详情

    《2023山东投资指南》

    《济南投资指南》

    《青岛投资指南》

    《淄博投资指南》

    《枣庄投资指南》

    《东营投资指南》

    《烟台投资指南》

    《潍坊投资指南》

    《泰安投资指南》

    《济宁投资指南》

    《威海投资指南》

    《日照投资指南》

    《临沂投资指南》

    《德州投资指南》

    《聊城投资指南》

    《滨州投资指南》

    《菏泽投资指南》

    《起步向新城》

    《青岛》

  • 杭州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千年以降,人们对杭州这座山水相依的美丽城市由衷赞叹、流连驻足。而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良渚古城遗址,其独特文化价值更是被人们逐渐认识和重视,中国文明的曙光从这里升起。千年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赋予这座城市别具一格的城市气质和精神。 自古繁华的钱塘盛世延伸出现代都市的自信与实力。新时期以来,杭州焕发新生机,紧跟时代步伐,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走出了城市发展提升的创新之路。

    战略优势

    战略方向

    围绕"数智杭州·宜居天堂"的发展导向,奋力展现“重要窗口"的“头雁风采",持续做“强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双引擎"。

    战略目标

    聚焦新基建、新消费、新制造、新电商、新健康、新治理,在发展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上集中发力, 着力推动生物医药、航空、ICT等产业。

    战略支持

    杭州首创的城市大脑覆盖了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等11大领域"数字新消费”、"电子票据"、"读地云"等数字经济场景不断开发。

    战略拓展

    产业大脑赋能城市产业治理,智慧城市正从“优政、惠民'向“兴业"拓展。

    投资机遇

    杭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动力强劲。生物医药产值连续5年年均增速15%左右。强生、辉瑞、默沙东、赛诺菲等全球十强药企超过半数落户杭州。

    生物医药产业

    杭州依托国产大飞机和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充分发,挥临近上海商飞、舟山波,音的区位优势,全力提升,航空制造集成配套能力。,杭州拥有发展航空产业的,诸多优势。

    航空产业

    数字经济是杭州的"柱"和,梁”,体现着城市发展的,“高度”,是杭州的“金名,片"。ICT产业是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视觉智,能、集成电路、智能计,算、网络通信等ICT细分,领域均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是杭州正在打造的标,志性产业链。

    ICT(信息通信技术)产业

    下载文档了解更多详情

    《温州投资指南》

    《杭州投资指南》

    《临平区投资指南》

    《嘉兴投资指南》

    《宁波海曙区投资指南》

    《临空经济示范区投资指南》

    《江山区投资指南》

    《丽水市投资指南》

    《衢州市投资指南》

    《山区海岛县开发区投资指南》

    《台州湾新区投资指南》

    《嘉善投资指南》

    《平湖投资指南》

    《绍兴投资指南》

    《舟山投资指南》

    《金华投资指南》

    《湖州投资指南》

    《浙江自贸试验区投资指南》

    《杭州市钱塘区投资指南》

    《嘉兴市秀洲区投资指南》

    《台州市投资指南》

  • 南京
    南京,简称宁,江苏省省会,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南起北纬31°14′,北抵北纬32°37′,西起东经118°22′,东迄东经119°14′,东西最大横距约70千米,南北最大纵距约150千米,市域平面呈南北长东西窄展开,面积6587.04平方千米。南京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是长江三角洲唯一的特大城市和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南京的市民精神是“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南京的市树是雪松,市花为梅花,南京旅游城市的标志是“龙蟠虎踞”。

    战略优势

    人才资源

    南京是中国四大科研教育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国重要的高教、科研基地。紧邻开发区的仙林大学城,已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12所高校入驻,在校师生超过20万人,为开发区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基础设施

    南京开发区为投资者提供“七通一平”的高标准基础设施,即供水、供电、排水、排污、蒸汽、通讯、道路以及土地平整。

    交通环境

    公路、国道、铁路、机场、地铁、港口等多个交通枢纽线路发达,交通便利,人均地铁运营里程全国第一。

    产业政策

    针对符合发展规划的龙头型项目,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给与最优惠的扶持政策。

    投资机遇

    产业方向:液晶显示、OLED、激光显示、半导体照明、太阳能光伏等。

    光电显示产业

    产业方向:关键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制造装备、重大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装备、能源装备等。

    高端装备产业

    产业方向:现代中药、西药、医疗器械、医药研发等。

    生物医药产业

    产业方向: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国际贸易、文化旅游等。

    现代服务业

    产业方向:电机、电驱、电控、电池包、关键零部件、整车等。

    新能源汽车产业

    产业方向:芯片仿真、高性能、智能家居、声学、自动驾驶、计算机视觉、数据集和安全等。

    人工智能产业

    下载文档了解更多详情

    《南京六合区投资指南》

    《南京投资指南》

    《常州投资指南》

    《徐州投资指南》

    《昆山投资指南》

    《盐城投资指南》

    《无锡投资指南》

    《锡山区投资指南》

    《海安市项目投资指南》

  • 天津,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经济腹地辽阔,是中国北方十几个省区市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也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开放城市、工商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天津简称“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也称“津沽”“津门”。 天津地处北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受蒙古冷高压控制,盛行西北风,天气寒冷干燥;夏季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影响,多偏南风,且高温高湿,雨热同季;春季干旱多风,冷暖多变;秋季天高云淡,风和日丽。天津主要为大陆性气候特征,但受渤海影响,有时也显现出海洋性气候特征,海陆风现象比较明显。全年平均气温在11.4℃~12.9℃之间,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在-5.4℃~3.0℃之间;7月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5.9℃~26.7℃之间。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471~2,769小时之间。年平均风速为2.3米/秒。年平均水分蒸发量为163~1,912毫米,最大蒸发量 2,673.3毫米。 天津在商周时期即有人类居住,但作为城市则形成较晚。隋朝大运河的开通,使位于运河北部、兼有河海运输之便的天津地位日渐重要,运河与“五河尾闾”(今海河)在市区三岔河口交汇,天津便以“三会海口”名于史册。唐朝中叶以后,天津成为南方粮、绸北运的水陆码头。从明朝永乐二年(1404)正式设卫至今,天津建城已有600多年历史。

    战略优势

    商贸中心 经贸繁荣协同区域

    2022年7月,天津出台建设区域商贸中心城市行动方案,聚焦区域商贸中心城市的贸易枢纽、商品集散核心功能,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创新引领区域商贸发展。

    现代金融 产融结合步稳蹄疾

    作为“一基地三区”之一的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其建设是融通资源的支撑底座,为其他一基地、二区建设提供服务的功能不断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持续提升,自贸试验区和融资租赁领域多项金融创新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兴港兴城 航运枢纽优势叠加

    天津港向海而兴的足迹,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发挥着国家对外开放门户、“一带一路”海陆交汇点和世界级枢纽港口的集散作用,搭建起世界贸易往来、经济发展、科技合作、文化传播的桥梁和纽带。

    电子商务 产业蓝海数字赋能

    自2015年起,天津市先后获批全国跨境电商试点城市、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首批跨境电商B2B出口监管试点,得益于一系列创新政策的大力支持,跨境电商产业发展在先行先试中抢占先机。

    投资机遇

    础软件、CPU设计和集成电路、网络安全、应用软件、终端设备。

    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

    IC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

    集成电路产业链

    车路协同装备制造、示范应用、标准测试服务。

    车联网产业链

    高端精细及专用化学品、高端生产性服务业、特种烯烃衍生物、先进化工材料。

    绿色石化产业链

    整车制造、车身、底盘、动力、汽车电子、新能源核心零部件。

    汽车及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工业母机、智能装备、轨道交通、海洋装备。

    高端装备产业链

    制药、医疗器械、生物制造。

    生物医药产业链

    中成药生产、中药饮片加工。

    中医药产业链

    锂离子电池、风能、太阳能、氢能及其他新能源。

    新能源产业链

    高端金属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材料。

    新材料产业链

    飞机子链、直升机子链。

    航空航天产业链

    耐用消费品、日用消费品、绿色食品、特色文旅。

    轻工产业链

    下载文档了解更多详情

    《2024天津外商投资指引》

  • 辽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朝阳境内发现的红山文化,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辽宁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而得名。 辽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南部,南邻黄海、渤海,大陆海岸线全长 2292.4公里,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也是东北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辽宁地处东北亚中心地带,与朝鲜、韩国、日本、俄罗斯、蒙古相邻,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地缘相近,是“一带一路”建设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沿海省份和出海大通道,是我国对接东北亚、沟通欧亚大陆桥的重要陆海门户和前沿地带,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为中国现代工业的摇篮,辽宁省工业体系门类齐全,全省工业有 39 个大类、197个中类、500多个小类,是全国工业行业最全的省份之一。以大连光洋、沈阳机床为代表的机床产业,五轴数控机床国内领先;以大连船舶为代表的海工装备产业,30 万吨超大型油船、自升式半潜式海工平台领域国内领先;以新松机器人为代表的机器人产业,移动机器人国际先进、工业机器人国内领先;以东软医疗为代表的医疗设备产业,512层 CT 国际先进;以沈阳鼓风机、特变电工沈变集团为代表的重型装备产业,大型离心压缩机国际先进,交流 1000 千伏、直流 士800千伏等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国际领先:以大连英特尔、沈阳富创精密为代表的 IC 装备产业,在集成电路装备、关键材料、集成电路制造方面特色突出、优势明显;以华晨宝马、北盛通用为代表的汽车制造产业,以沈飞、黎明发动机为代表的飞机制造产业等.在国内处于重要地位,在国际也具备较强竞争力。大型LNG 船舶、大型盾构机等一大批“辽宁制造”“辽宁创造”,成为了“国之重器”。

    战略优势

    交通设施完善

    全国率先实现了陆地县县通高速
    拥有大连港、营口港、丹东港、锦州港、盘锦港、葫芦岛港等6个港口。
    铁路密度位居全国第一
    国际国内航线400多条

    工业基础雄厚

    五轴数控机床、海工装备产业、超大型油船、自升式半潜式海工平台、移动机器人、工业机器人、I℃ 装备产业、大型离心压缩机、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大型LNG 船舶、大型盾构机。

    文化底蕴深厚

    大连的海滨风光,本溪的枫叶溶洞,盘锦的“红海滩”鞍山的玉佛,锦州的笔架山,阜新的海棠山等奇观异景,辽宁拥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九门口长城、沈阳故宫、五女山山城、昭陵、永陵、福陵。

    合作平台广阔

    8 个国家在沈阳设有领事馆,同全球214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经贸友好往来,与13 个国家的 16 个省结为友好省际关系。

    投资机遇

    领域: 汽车产业链 、输变电装备产业链、燃气轮机产业链 压缩机产业链 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 粮油产业链水产品加工产业链 畜离及肉类加工产业链烯烃产业链

    改造升级老字号8条产业链

    领域:烯烃产业链、菱镁产业链、先进有色金属材料产业链、芳烃产业链、精细化工产业链、高品质钢铁材料产业链

    深度开发原字号6条产业链

    领域:机器人产业链、数控机床产业链、先进医疗装备产业链、民用航空产业链、氢能产业链、核工业产业链、生物医药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链、应急产业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链

    壮大培育10个新字号产业链

    下载文档了解更多详情

    《辽宁投资指南》

  • 贵州简称“黔”或“贵”,是中国西南连接华南、华中的枢纽,处于长江经济带和珠江一西江经济带的中间带,紧邻粤港澳大湾区,是“一带一路”中国西部重要的陆海连接通道。贵州是我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 区域划分:贵州省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共有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0个县级市、50县、11自治县、1特区、16个区,共88个县级政区;地形地貌: 贵州境内地势西高东低,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四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温度气候: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年降雨量在1000-1400毫米之间;年无霜期在250-300天之间。 2017-2021 年 地 区 生 产总值由 1.36 万亿元提高到 1.96 万亿元,年均增长 8.0%,增速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贵州省全面构建以“农业主抓十二个特色优势产业、工业主抓十大产业、服务业主抓十大创新发展工程”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战略优势

    天堑变通途·开放大通道

    航空口岸 3 个,开通国际和地区航线 52 条,民航机场覆盖全省;
    初步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一主两翼多辅”开放通道体系,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黔粤货运通道、中老班列、中欧班列开行。

    山地物产饶·能源资源富

    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电力供应能力强,锰矿资源保有量 8.25 亿吨全国第一,52 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十,中国铝土矿三大主产区之一,茶叶、辣椒、刺梨、火龙果等绿色优质农产品种植规模全国第一,中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

    新型城镇化·旅游产业化

    省会打造“爽爽贵阳”的城市品牌激发市场活力;
    旅游业总收入增长率保持 30% 以上步入全国第一方阵。

    国际化服务·尽享贵人福

    打造“ 贵人服务” 品牌,建设国际化营商环境;
    全国行政审批数量最少的省份之一;
    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连续五年居全国前三。

    投资机遇

    加大磷、铝、锰、金、萤石、重晶石等资源绿色勘探开发利用,加快磷化工精细化、有色冶金高端化发展。

    新材料

    发展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和通信业,做大做强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大数据电子信息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整⻋,加强新能源动⼒电池关键核⼼技术攻关,加快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建设,有序发展轻量化材料、电机、电控、充换电设备等新能源汽车配套产业。

    新能源汽车及电池材料

    发展以装备制造及维修服务为重点的航空航天产业,积极发展电力装备及器材、工程及矿山机械,培育发展智能装备及特色装备,加快形成高端引领有力,梯次发展合理的现代装备制造产业体系。

    航空航天及装备制造

    聚焦以辣椒为主的调味品、茶及精制茶、肉及肉制品、粮油及豆制品、刺梨、酸汤、食用菌、天然饮用水和其他特色饮品等领域,推进特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生态食品

    发展化学药和生物药,培育壮大保健品及医疗器械,延伸发展健康医药及服务融合产业,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现代医药产业集群。

    健康医药

    加快构建消费品、农产品等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完善现代物流网络,推动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发展,加快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力争建成西部物流枢纽。

    商贸物流

    培育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 基地 )、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加快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的数字化转化和开发。

    文化旅游

    贵州省将深入推进“引金入黔”“险资入黔”“基金入黔”,积极打造各类金融机构区域性总部集聚区,支 持发展绿色金融,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建设普惠金融体系,全面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服务质效。

    现代金融

    下载文档了解更多详情

    《贵州省外商投资指引》

    《2024贵阳市外资投资指南》

  • 上海市,简称沪、申,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地处中国南北海岸中心点、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上海市下辖16个区,常住人口约2,500万。上海,背靠长江水,面向太平洋,长期领中国开放风气之先。从开发浦东到举办进博会,再到建立临港新片区,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亦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2024年,上海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继续当好中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为全国改革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五个中心”链接“内与外”,能级巩固提升,商品、资本、人才、科学技术等最前沿的要素再次汇聚。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持续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奋楫争先竞风流,通江达海向未来。 围绕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定位,上海强化“四大功能”,即全球资源配置功能、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开放枢纽门户功能。根据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功能定位,上海聚焦建设“五个中心”,全面提升全市的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战略优势

    创新型经济

    以提升基础研究能力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动力活力,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培育集聚科创人才

    服务型经济

    支持新经济创新迭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服务业创新发展,数字技术与金融、商贸、教育、医疗、交通运输等服务业深度融合

    开放型经济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发挥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试验田作用,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提升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全球影响力

    总部型经济

    加快提升总部机构能级,实施“总部增能计划”,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央企总部、民企总部落户,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多种功能性机构

    流量型经济

    集聚创新型企业,推出示范效应好带动作用强市场影响优的在线新经济应用场景,打造美誉度高、创新性强的在线新经济品牌产品和服务

    投资机遇

    上海市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高地,集聚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和设备材料企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

    集成电路产业

    伴随改革开放,世界知名药企陆续进驻,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多种药企融合发展的新态势。预计到2025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策源地。

    生物医药产业

    目前,上海在类脑研究、计算机视觉、核心芯片、算法平台、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已确立领先优势。预计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规上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2%以上,达到4,000亿元。

    人工智能产业

    促进电子信息产业稳中提质。加强 5G 融合应用、新型显示发展,推动终端制造企业加强创新,加快建设上海智能传感器产业园。

    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智能健康产品等制造领域,延伸发展健康服务、医药流通等服务领域。

    生命健康产业

    以新能源、智能网联为方向提升产业特色优势和规模。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关键总成的产业链条,打造国家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引导车企向综合供应商转型。

    汽车产业

    提升自主研发、制造与系统集成能力。加快培育本土大飞机产业链,推动商业航天加快发展,优化船舶海工装备产品结构,支持智能机器人研发及应用,推动能源环保装备发展。

    高端装备产业

    先进材料重点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能源等应用领域布局发展。

    先进材料产业

    现代消费品产业发展重点主要围绕数字新消费、时尚消费品等,包括在线新经济、数字产业等领域。

    现代消费品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主要包括媒体与艺术、设计、时尚创意、 休闲娱乐、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广告及会展服务等行业。

    现代服务产业

    下载文档了解更多详情

    《2024上海外商投资指南》

    《陆家嘴投资指南》

    《临港新片区投资指南》

机构

  • 总商会介绍
  • 新加坡企业中心

学习

  • 拓展新加坡及东南亚市场的必备学习模块
  • 中国通 - “商用华语技能”

落地

  • 中国投资指南
  • 中国投资合作项目
  • 中国投资资讯
  • 新加坡投资指南

本地化

  • 活动指南
  • 过往活动

媒体资讯

  • 新闻发布
  • 媒体报道
  • 商会刊物

联系我们

  • 一般询问
  • 联系我们
新加坡企业中心@上海

上海市闵行区申武路159号603室

新加坡企业中心@成都

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人民南路二段1号 (仁恒置地广场写字楼) 1409室

联系我们
globalconnect@sccci.org.sg
An initiative of
Supported by
版权所有 ©新加坡企业中心 保留一切权利。